寶馬新7系的760與V12發(fā)動機

寶馬新7系是2001年秋季開始與公眾見面的,最初上市的是裝備V8發(fā)動機的兩個車型,憑其一流的動力性、操控性和高水準的乘坐舒適性,很快便成為豪華車中引領潮流的車型。自2002年秋季起,配備六缸和八缸柴油發(fā)動機的新7系也進入市場。 隨著760i/760Li的推出,這一“家庭”最杰出的成員正在為寶馬旗艦車型系列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。這兩種車型均配備排量為6.0升的12缸汽油發(fā)動機,最大功率輸出為327千瓦(445馬力)。760i與760L不同的是,760Li的軸距長出14厘米。760i/760Li這一杰作最突出的地方是12缸動力單元,它是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市場的直接噴射的12缸發(fā)動機。 因此,760i/760Li標志著寶馬具有成功傳統(tǒng)的12缸轎車的第三代誕生了。 V12結構是業(yè)界公認的最佳的發(fā)動機結構,非常適合用于頂級的車系。 從物理學來說是完美的:12個汽缸通 過2個缸組以60度V型排列,非常平衡,能獲得極其平滑的推動力。 寶馬新12缸的技術特征有:直接燃料噴射、4氣門技術和電子氣門全變量氣門控制(Valvetronic)。 Vl2動力單元的排氣量為5.972cc,在6000轉/分鐘時輸出327千瓦,3950轉/分鐘時最大扭矩為600牛頓米,并且在1500一6000轉/分鐘的較大轉速范圍中,扭矩均可達到500牛頓米。燃料消耗符合歐洲標準,百公里13.4升,0一100公里/小時加速只需5.5秒,最高時速為250公里。 讓我們來看看這臺新發(fā)動機上采用的一些意義重大的新技術:直接燃料噴射,直接燃料噴射意思是把燃料直接噴射到燃燒室里。寶馬的發(fā)動機工程師選擇采用這種技術能比傳統(tǒng)的燃料噴射系統(tǒng)達到更強勁的動力輸出以及更高水平的燃料效率。寶馬的系統(tǒng)采用最適宜的燃料空氣混合比例,通過用普通的技術來完成對排放的控制,比如現(xiàn)在的三元催化技術。比較而言當前其它汽車企業(yè)采用的直噴概念(像貧燃或是分層燃燒),都能比寶馬選擇的概念達到更高的燃料效率,但這些必須依靠未經(jīng)過考證的“deNOx”催化技術而且對燃料里的硫含量要求非常嚴格,而這樣的燃料并不是任何地方都有。因此寶馬采用的技術真正可以說得上是世界通用的。 噴射器的噴嘴位干燃燒室內(nèi),靠近進氣氣門,燃料通過“共軌”方式以高壓提供給噴嘴,這樣能形成更利于燃燒的燃料霧滴。每一個汽缸組有一個機械泵來提供所需要的壓力,這個機械泵位于排氣凸輪軸之上,由專門的凸輪驅動。引擎的壓縮比為非常高的11.3:1,比較于V8發(fā)動機的10.5:1,相對于其容量而言,更能讓發(fā)動機提供高性能以及優(yōu)秀的燃燒效率。 新的Vl2發(fā)動機還共享了一年前面世在7系上代號為N62的新V8發(fā)動機的大量先進技術。其中之一便是Va1vetronic。這是一個革命性的“呼吸”概念,寶馬專利世界首創(chuàng)。Va1vetronic免除了傳統(tǒng)的節(jié)氣門,隨之由可變氣門升程來替代以達到管制發(fā)動機動力的目的, Vaivetroilic機構位于2個氣缸組的進氣氣門之上,發(fā)動機上48個氣門的每個都是由凸輪軸凸臺轉動指狀搖臂來驅動的。在進氣這一側,還有一個附加的元件,位于凸輪凸臺與搖臂之間,叫做中間從動件。中間從動件促動搖臂,再依次是氣門。其位置是由靠伺服電機轉動的偏心軸決定的,駕駛員對加速踏板的操控通過發(fā)動機管理系統(tǒng)來給偏心軸下達命令,然后該軸再改變中間從動件的軸心點,亦就是決定氣門升程的程度。 Doub1e VANOS可變氣門正時技術:除Va1vetronic的可變氣門升程以外,寶馬的DOub1e VANOS系統(tǒng)通過轉動進氣以及排氣凸輪軸,來改變氣門升程以更加優(yōu)化引擎動力、排放以及燃效。 VANOS是德文“可變凸輪軸控制”的縮寫,這個特性并不是只在N62以及N73發(fā)動機上獨有的,當前其它寶馬的發(fā)動機也都有這個技術,不過VANOS再加上Valvetronic技術卻是只有N字頭的引擎才有的。 1987年,在30年代傳奇般的Horch和Maybach12缸發(fā)動機絕跡多年后,寶馬公司在德國把12缸的神話變?yōu)楝F(xiàn)實。寶馬第一代12缸、5升輕合金鑄造的動力單元功率高達220千瓦(300馬力),最大扭矩為450牛頓米。這款發(fā)動機立即應用在設計同樣出色的寶馬750iL轎車上,使該車最高時速可達電子限速250公里/小時。 第一代V12是基于兩個6缸動力單元發(fā)展起來的,其開發(fā)工作從1982年開始,是寶馬汽車歷史上第一次生產(chǎn)12缸發(fā)動機。當時,曲柄軸箱的材料選用鋁硅合金,活塞是鑄鐵的。汽缸表面的涂層為硬度較高的硅晶體,最大程度地減少了磨損,每一排汽缸都由DME控制單元分開。這些意味著碟形閥、氣流表、控制單元和燃料泵等所有相關系統(tǒng)都要裝配兩次。1994年,第二代寶馬7系列出現(xiàn)時,一款全新的V12發(fā)動機也隨之而來。增大了沖程和汽缸直徑,發(fā)動機排氣量由5.0升增加到5.4升,輸出量為240千瓦(325馬力),最大扭矩達490牛頓米,不過這臺更復雜的V12更多關注了燃油經(jīng)濟性和排放控制:在三種速度混合的綜合路況下(90公里/小時、120公里/小時,城市路面),750i每百公里僅耗油11.9升,遠遠低于過去的23.7升/百公里,比它的上一代降低13%,并成為至今為止12缸發(fā)動機級別中燃料消耗最少的汽車。 2001年,寶馬推出了12缸發(fā)動機的750iL,動力來自一臺Vl2,5.4升單頂置凸輪軸以及每缸2氣門發(fā)動機。該發(fā)動機最大功率有240千瓦(326匹),同現(xiàn)在7系V8發(fā)動機一樣。這次用在760Li上的V12發(fā)動機是全新的,6.0升排量,雙頂置凸輪軸以及每缸4氣門設計。
網(wǎng)友還看了

最熱評論

全部評論

意見
反饋